新闻与传播学院聚焦AI教学挑战与机遇,共探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路

日期:2025-05-22浏览:

本网讯  2025年5月21日下午,304am永利集团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AI对专业教学的挑战与机遇”专题教研活动。新闻与传播学院杨剑锋副教授作为主旨分享嘉宾,与学院教师围绕AI技术与新闻传播教育的深度融合展开研讨,为智能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思路。

一、AI浪潮下的教学思辨:挑战与机遇并存

杨剑锋指出,AI凭借数据分析与智能交互能力,正重塑教育生态——其个性化知识库构建、自动化教案生成等功能,让教学资源管理效率显著提升,虚拟数字人技术更使课堂体验实现场景化革新。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作业和论文AI依赖,学术诚信与自主能力培养面临严峻考验。

在新闻传播领域,AI对行业的冲击直接投射到教学场景:智能写作工具使新闻稿生成效率快速提升,但也导致学生的采访实践参与度下降。研讨认为,单纯依赖查重工具无法识别AI深度改写,教师需构建“技术检测+专业判断”的双重能力,如通过布置田野调查类作业、沉浸式创意写作等“AI难替代型”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与专业素养。

二、AI依赖破局之道:构建AI赋能的教学体系

针对学生存在的AI依赖问题,研讨会提出以下解决方案:①作业设计革新:增加深度访谈、融合报道等实践类作业占比,要求作业呈现AI辅助思路与人工优化记录。②教师能力升级:开展“AI检测技术+学科洞察”双轨培训,建立包含多种主流AI工具的教学数据库。③规范机制建设:研制《AI学术应用规范》等制度文件,明确引用标准与违规惩罚措施,将AI伦理纳入课程教学模块。

同时,充分挖掘AI在教学中的正向价值:通过“数字分身”教学系统模拟虚拟采访场景,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引入跨学科数据分析工具,让文科学生提升AI辅助的编程建模能力,产出“体育传播+数据科学”的跨界创新成果。

三、多元视角碰撞:共商智能教育新范式

部分参会教师以体育新闻课程为例指出,AI提供的模板化表达正侵蚀学生的深度思考,新闻报道作业存在事实核查缺失等问题;应建立AI辅助的个性化指导系统,引导学生基于AI辅助工具对生成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如在AI生成的赛事数据图表基础上添加独家评论视角,培养教师和学生“技术工具化-思考主体化”的理念。

会议形成共识:AI不是教育的替代者,而是教育的辅助者。未来学院将重点推进“AI+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理论课智能增效-实践课能力筑基”的双轨改革路径,致力于培养既掌握AI技术应用又具备深厚人文底蕴的复合应用型传媒人才。

此次研讨不仅为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AI时代的破局路径参考,更展现了体育特色高校在智能传播教育领域的探索担当,初步形成的“检测-引导-赋能”三位一体AI教学模式,有望为同类院校提供可借鉴的教改样本。


[作者 摄影/朱娅蕾 岳妙妙]

[报送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董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