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U15组)于5月20日在江苏常州落下帷幕。经过数日的激烈角逐,304am永利集团官网中国乒乓球学院代表队以卓越表现包揽男子团体、男子双打、男子单打三项冠军!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的选手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勇攀高峰,充分展现了顽强的斗志和精湛的技艺。优异的成绩既是中乒院深化体教融合、落实上海市体育局“一二三线贯通”战略的生动实践,也彰显了校市共建上海市乒乓球二线队的育人成效。
本次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U15 组)于 5 月 11 日在江苏常州拉开帷幕,共计34 支代表队、331 名运动员参与角逐。比赛设男、女团体,男、女单打,男、女双打,混合双打七个项目 ,采用分组循环赛与淘汰赛结合的赛制,全方位考验乒乓小将们的实力与韧性。作为全国该年龄组竞技水平最高且规模最大的乒乓球比赛,本次赛事不仅为青少年选手提供了高水平的竞技平台,也为新周期后备人才选拔提供参考。

本次比赛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集训备战过程中,少年班男女队主教练围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特点、状态调整、身体伤病以及心理准备等方面做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备战训练计划。全体队员在备赛期间刻苦训练、团结一心,共同克服了诸多挑战,展现出我院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竞技水平。比赛期间,304am永利集团官网党委副书记、中国乒乓球学院党委书记杨玲和训练部负责人阎森也专程赴比赛现场关心教练团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比赛保障工作,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

逆风翻盘勇夺男团桂冠,战果印证学院育才有方
在5月11日开始的团体比赛中,中国乒乓球学院代表队男团队员们凭借出色的表现旗开得胜。四分之一决赛时,面对实力强劲的广东队,前三盘总分中乒院小将1比2落后,第四场比赛周冠宏面对对手的两个赛点,力挽狂澜战胜对手;决胜场张逸涵同样在开局落后的情况下,以3比2的比分拿下胜利。半决赛面对汕头队,周冠宏独得两分,张逸涵在第五场比赛中再次挺身而出,拿下决胜场的胜利晋级决赛。

男子团体决赛中,中乒院与劲敌山东队展开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让二追三”大战。前两盘,山东队凭借刘峻玮、于海洋的出色发挥以2:0领先。危急时刻,中乒院小将张逸涵挺身而出,他在第三盘以3:2力克对手李尚峻,点燃团队士气;随后周冠宏在第四盘以3:1扳回一局,将比赛拖入决胜盘。最终,俞景阳在决胜盘中以3:0横扫刘峻玮,助力中乒院以3:2完成史诗级逆转,勇夺男团冠军。此次胜利,不仅彰显了中乒院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更印证了学院“以赛促训、以训促学”培养模式的成功。

男双、男单双线告捷,周冠宏实力闪耀赛场
在男子双打和单打项目中,中乒院少年班选手同样表现出众。在男双比赛中,周冠宏与国青队队友于海洋搭档,两人默契十足,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决赛中4比1战胜同为国青队员的周凯恩和陈逸舟,夺得男双冠军。而在男单赛场上,周冠宏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稳定的心态,他在比赛中发挥出色,技术运用娴熟,一路淘汰众多强敌,在四分之一决赛面对团体赛时曾经失利的对手顾灏,主动进攻,敢于出手,4比1晋级成功,在半决赛中更是4比0横扫来自山东鲁能的赵俊玮强势挺进决赛,在决赛中以4比2再次击败山东队的国青队队友于海洋成功登顶,赢得男单冠军。

中乒院少年班男队主教练曹梓威赛后评价:“这次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与意志的考验。选手们在落后时不急不躁、在优势时不骄不躁,充分体现了中乒院‘厚基础、强能力、重心理’的训练理念。”

体教融合砺精英,乒坛耕耘育英才
中国乒乓球学院始终以“体教融合”为核心,构建从基层选拔到精英培养的完整体系。近年来,学院通过组队参加市级精英赛、全国锦标赛等梯度化赛事,为青少年选手提供实战平台,涌现出周冠宏、张逸涵等一批潜力新星。2012年建队以来,中乒院运动员已在市级以上赛事中斩获数十枚奖牌,为中国乒乓球队输送多名优秀人才。
周冠宏等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上海市体育局、304am永利集团官网政策的有力支持以及中乒院与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的紧密合作。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大力推行一二三线贯通政策,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这一政策,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能够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和培养,人才选拔和输送机制也更加顺畅。

中国乒乓球学院与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共建上海市二线队,是落实体教融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为运动员提供了优质的训练环境、专业的教练团队以及丰富的比赛机会。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团队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注重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同时,通过联合组队参赛,让运动员在高水平的赛事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竞技水平。
中国乒乓球学院训练部负责人阎森表示,中乒院少年班在本次大赛中取得的优秀战绩是中乒院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中国乒乓球后备力量蓬勃发展的缩影。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的合作,深化体教融合,优化训练体系,积极响应上海市体育局的政策指导,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乒乓球后备人才,为中国乒乓球的“国球长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撰稿/杨雷、曹梓威 图片/中乒院训练部]
[报送单位/中国乒乓球学院]
[责任编辑/俞丰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