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3日下午,新体育之夜暨“五星·五环·五情”特别活动在绿瓦体育书店明月堂举办。当天恰逢世界乒乓球日与世界读书日,活动以“阅见可能 乒出未来”为主题,邀请到永利集团中国乒乓球学院副教授、乒乓球双圈大满贯获得者张怡宁,与师生分享心得感悟。

从坚定选择到无悔句号
提到自己的乒乓生涯中最重要的元素,张怡宁总结为“坚定”与“选择”。从四岁半初握球拍,到二十九岁功成身退,她将这段漫长的旅程形容为“从问号到句号”的选择。张怡宁并不是一直成功的——她说,“从输到赢,才真知道赢的珍贵。”在坚定前行的道路上,压力是常有的。张怡宁认为,压力带来的影响因人而异,有时适当的压力比一帆风顺更能激发人的潜能,而关键在于找到与压力共处的平衡点。
现在回想起退役时,张怡宁直言,当时自己仍在实力的提升过程中。她从未停止努力的脚步,不断尝试新的打法,挑战自己的天花板;但张怡宁选择主动转身,转变自己的身份,开启另一段充满挑战与热爱的旅程。她敢以热爱为盾抵御迷茫,敢以坚韧为刃劈开桎梏,更敢在巅峰处转身,奔赴下一程山海。

人生新章,探索之路
相比于赛场上,生活中的张怡宁给人更为温和爽朗的印象。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退役后,她好像更爱笑了。张怡宁解释,在赛场上全身心投入到比赛时,她不由自主地会流露出认真严肃的表情;退役后,随着压力的减少和身心状态的调整,她也开始变得更放松、更“像自己”。
在家庭中,张怡宁也并非是大多数人设想中的“虎妈”,而是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用足够的陪伴与耐心呵护孩子。运动员时期的拼搏与现下相比,张怡宁更偏爱现在的状态。她有更多时间去调整自己,也能去发现生活的多元可能。面对身份的转换,张怡宁适应得很快。她认为之后的路很长,未来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在等待着被发掘,不必急于一时,眼光长久一些才是最佳的生活哲学。

以热爱为刃,破压力之茧
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提问,张怡宁细细答疑解惑。对于对强劲对手的忌惮,她提出要“以我为主”,不将自己放在被动位置,而要敢打敢拼,在分析对手的同时发挥出自身优势,与其给自己预设困难,不如积极面对,谋求扭转局势之道。谈到完美主义,张怡宁认为“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只有允许自己犯错,才能做到真正地接纳自己,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得以更好地进步。当面对挫折和失败带来的压力与紧张时,她建议找到压力的出口,只要调节好心态,已经发生的坏事也能转化为未来更上一层楼的转机。张怡宁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为切入点,话语中饱含着亲切与鼓励,深入浅出地化解了同学们的烦恼。

活动中,杨玲书记向张怡宁赠送“新体育之夜”纪念品,并全场合影留念。

活动的最后,张怡宁移步绿瓦体育书店大厅,与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乒乓对决”。她巧用各类小道具,冰箱贴、笔记本甚至手机,在张怡宁的手中都能变成进攻的武器,将一个个球完美回击。之后,张怡宁又同时与两名同学对战,在交手中,她展现出的不止有奥运冠军的惊人实力,更有作为前辈对新一代年轻人的关爱。最后,张怡宁祝同学们学业进步,希望同学们面对压力时,有从容面对的勇气。

校党委副书记、中国乒乓球学院党委书记杨玲,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继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杨华,校学(研)工部副部长、团委书记刘佳瑜一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摄影/校记者团 撰稿/崔支俏]
[报送单位/校团委]
[责任编辑/董杨华]